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尔康市202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5-05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马尔府办发〔2023〕28号

各乡(镇)、市级各相关部门:

《马尔康市202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三届市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马尔康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案。

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5日

附件1

马尔康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


为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州、市党委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轻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为马尔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筑牢安全屏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划和文件,结合马尔康市实际,编制《马尔康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一)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1.地质灾害数量和类型

根据收集资料,截止2023年3月7日,马尔康市现状发育2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类型依然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马尔康地质灾害多由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因此辖区内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人类工程活动较集中的梭磨河、脚木足河、茶堡河、大金川河沿岸,其中滑坡150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50.17%;崩塌15处,占全市总灾害点数的5.02%;泥石流134处,占全市灾害点总数的44.81%。马尔康市境内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崩塌次之。

2.地质灾害规模

辖区内地质灾害按规模划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以及特大型,主要以小型地质灾害为主,其次为中型,大型、特大型最少。辖区内小型地质灾害229处,占灾害点总数的76.59%;中型地质灾害63处,占灾害点总数的21.07%;大型地质灾害6处,占灾害点总数的2.01%;特大型地质灾害1处,占灾害点总数的0.33%。

3.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1)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辖区内共发育299处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滑坡140处,崩塌15处,泥石流134处。

1.滑坡发育特征

马尔康市共发育150处滑坡,占全市总灾害点数的50.17%。全市每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草登乡、龙尔甲乡、马尔康镇最为发育。根据滑坡的物质组成,滑坡可划分为岩质滑坡和土质滑坡二类。现有滑坡3处岩质滑坡,其余147处均属土质滑坡。滑坡均属新滑坡(有新形成的滑坡,也有老滑坡的复活),现今多在持续发生变形。辖区内的滑坡主要由自然因素诱发,以地震、降雨诱发滑坡为主,部分为河流冲刷影响;工程诱发滑坡由于公路及城镇建设削坡所致,滑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崩塌发育特征

马尔康市共发育15处崩塌,占全市总灾害点数的5.02%。主要分布于马尔康镇、松岗镇、白湾乡、党坝乡、沙尔宗镇、脚木足乡、草登乡等7个乡镇,其余乡镇人类活动主要集中于河流阶地、山间台地上,受崩塌影响轻微。辖区内的崩塌主要发育在山体斜坡的中部、顶部、河谷两岸等地带,长期构造、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的山峰、陡崖上。除此之外,各级公路边坡开挖形成的高陡斜坡,由于差异风化,下部软弱岩层抗风化能力弱,

形成凹岩腔,使上部坚硬岩石突出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被卸荷裂隙及层面,构造裂隙切割贯通,在降雨或地震作用下易形成崩塌。

3.泥石流发育特征

马尔康市共发育134处泥石流,占全市总灾害点数的44.81%。全市每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草登乡、龙尔甲乡、马尔康镇、沙尔宗镇、松岗镇最为发育。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松散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控制。主要河流有脚木足河、梭磨河、茶堡河等,此外,集水面积5km2以上的溪沟104条,纵横交错,呈树枝状遍布全市各地,各乡还有高山湖泊(海子)116个。

(2)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马尔康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遍及全县13个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数量最多的是草登乡63处、次为马尔康镇达47处,再次是龙尔甲乡、沙尔宗镇、松岗镇、大藏乡,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在20处以上。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度4.51处/100km2。

从流域分布上看,脚木足河流域地质灾害数量最多,总数达到了150处,占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总数的50.17%,主要涉及乡镇为日部乡、康山乡、草登乡、脚木足乡、白湾乡和龙尔甲乡;其次为梭磨河流域,主要涉及乡镇为梭磨乡、马尔康镇、松岗镇,共计发育地质灾害75处,占总数的25.08%;沿茶堡河流域的乡镇有大藏乡、沙尔宗镇,共计发育地质灾害45处,占总数的15.05%;沿大金川河的木尔宗乡、党坝乡共计发育地质灾害29处,占总数的9.70%。

4.地质灾害险情

现有2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县域内不同程度发育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对象为聚居点、分散农户、公路、水利水电、企业、其他(景区等),威胁着2797户13569人和价值117495万元的财产安全。从灾害类型上看,滑坡是全市危害最为严重的隐患类型,共计威胁1564户7984人,威胁财产达73900万元,占全市受威胁户的55.92%,占受威胁人数的58.84%,占受威胁财产的62.89%,其次为泥石流,共计威胁1088户4962人,威胁财产达39905万元,占全市受威胁户的38.89%,占受威胁人数的36.57%,占受威胁财产的33.96%,崩塌危害最轻。

    从各乡镇看,马尔康镇地质灾害险情最为严重,全镇受地质灾害威胁742户4013人,占全市受威胁人口总数的26.5%,受威胁财最严重的也是马尔康镇,威胁资产达33120万元,占全市受威胁财产的28.19%。

5.地质灾害行政管理划分

根据《地质灾害管理条例》,全市有2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归属由自然资源部门管理。

(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马尔康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着尊重科学的原则,从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育情况出发,结合马尔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等相关专题规划,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基础上,采用工程治理、生物防治、搬迁避让等多种手段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1.群测群防

群测群防网络已初步建成,全市299处地质灾害点均已明确了防灾责任单位,抢险、排险单位,治安保卫单位,医疗救护单位,落实了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监测人,预定了避险场所及避险线路,明确了预警信号及疏散命令发布人,制作并发放了“两卡一表”。与气象部门联合建立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已基本覆盖全市,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还存在下列不足:

一是监测手段较落后、记录不规范目前监测手段多以巡视、巡查为主,监测精度难以满足预警、预报及指导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监测记录不规范,无统一的记录本,有用笔记本的、有用小学生课本的、有用信签纸的,有的甚至记录在纸片上,给地质灾害监测归档工作带来巨大难度;记录较随意,不按监测要求的监测周期、监测内容进行记录,

很多记录无雨情记录,不能给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有效信息。

二是预警设备较落后。目前预警设备为铜锣、哨子,其发出的预警信号传报范围极其有限,对危险区范围小、危害对象少且集中的隐患点尚有效,对危险区范围大、成灾时噪音巨大的隐患点(如泥石流)有效性极差。

三是可能发生链式灾害的隐患点未能建立有效的预警网络。全市可能发生链式灾害的隐患集中于泥石流,主要表现局部强降雨诱发上游爆发泥石流或支沟群发性泥石流,进而引发主沟泥石流或洪水,对中下游构成严重危害(如大郎足沟泥石流、松岗镇足木沟泥石流群等);其次为高位滑坡诱发碎屑流对坡脚聚集区构成危害(如莫拉村二组滑坡等);再次为大江大河堵塞形成堰塞湖或引发洪水(如三道桥滑坡群、市人武部后山滑坡等)。

对以上类型的灾害点、灾害群目前监测预警网络尚未能建立,各点、各村各自为战,未能建立起点与点之间、村与村之间、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有效联系,给地质灾害预警带来隐患。

2.搬迁避险

按照“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将已处于危险区域内的受灾对象撤出危险区。自2010年至今,全市共计完成777户受威胁户的避险搬迁工作,其中444户异地集中安置。通过避险搬迁工程的实施,有效的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

3.工程治理

截至2023年3月,通过重大地质灾害治理、生态扶贫资金治理等,全市共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38处,其中34处已验收投运,1处正在施工招标,1处竣工待验收,2处正在进行收尾,待完成后组织验收。投入资金共计9203.54万元经复核,已投运的为马尔康镇洪槽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州卫计局综合楼后山崩塌、市供销社后山滑坡等34处,外观基本完好,治理工程安全、有效。

4.排危除险

至2023年3月,全市共对71处地质灾害点开展了排危除险,投入资金共计2766.38万元。其中50处排危除险点位已通过验收并投运,21处还未验收。

二、诱发地质灾害因素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由各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类型、植被发育、降雨、地震、河流侵蚀、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其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等是地质灾害产生的基础条件,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是地质灾害形成的诱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不同地貌类型代表着不同高程与切割深度,是构造与岩性差异的直接体现,代表不同风化、剥蚀、地表水侵蚀等地质营力及地下水径流条件,体现了斜坡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异。斜坡的形态和规模等地貌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利形态和规模的斜坡往往在坡顶产生张应力,并引起张裂缝;在坡脚产生的强烈的剪应力,会形成剪切破坏带,这些作用极大地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斜坡坡面与地质结构面的不利组合还会导致斜坡结构面控制型失稳。

(二)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既控制地形地貌,又可控制岩层的岩体结构及其组合特征,对地质灾害的发育起综合控制影响作用。其中,褶皱控制地形地貌;断裂改变岩体结构,破碎带为地质灾害提供物源;各类地质构造结构面(如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片理面和地层的不整合面等)控制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的周界,控制斜坡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斜坡的内部结构,包括不同土层的相互组合情况,断层、裂隙的特征及其与斜坡方位的相互关系等,与滑坡发生的难易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三)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与地质灾害

岩土体是地质灾害形成的物质基础,其工程地质特性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形成机制及其变形破坏方式。

(四)水与地质灾害

1.水系与地质灾害关系

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发育与水系关系密切,水系发育状况直接控制了辖区内泥石流的发育,主要表现在沟谷汇水面积大,易汇集较大流量水流,为泥石流创造动力条件;降雨后洪流侧蚀、下切沟谷松散土体及由此引起的崩塌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物质基础。另外,河流水系的发育成熟度、沟床纵坡将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2.降雨与地质灾害关系

降雨是常态下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降雨不仅增加土体自重,增大下滑推力,还转变为地下水,产生渗透力、扬压力,软化、润滑滑动面,对松散土体斜坡的稳定性极为不利。

(五)人类活动加剧地质灾害

马尔康市地广人稀,人类工程活动强度总体上较为微弱,局部相对集中,如近年来县城规模的急剧拓宽、双江口电站的开工建设、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等工程活动均较为强烈,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和影响较大,控制不力时都可能成为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因素。

(六)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近几年,由于地震频发,容易引起我市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是以高位崩塌为主,由于当地山体长期受物理风化,岩体和山体的结构面被割裂开,即山顶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和山连为一体,但实际上已经开裂,受地震影响,山顶的大石块被“晃”了下来。二是地层顺层滑坡,基岩被切成坡面,受地震影响,形成滑坡。

三、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分析

(一)降水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全州年总降水量较历年相当;汛期雨季开始期在5月上旬;主汛期(6~9月)有阶段性暴雨、洪涝发生,个别乡镇暴雨洪涝强度较历年偏强;初秋(9月)连阴雨天气较历年偏强;雨季结束期在10月下旬,防灾形势极为严峻。2023年我市年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年总降水量较历年偏多。冬季(1~2月)气温较历年略偏高0.5~1.0℃,降水较历年偏多1成,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偏高。春季(3~4月)气温较历年正常略偏高0.5℃,降水较历年偏多1~2成,有1次弱的低温阴雨雪灾害性天气,农区高山牧场有轻度雪灾、冻害发生。汛期(5~9月)雨季开始期在4月下旬末,冰雹、雷电频次较常年正常,无夏旱发生;盛夏(7~8月)个别乡镇有伏旱发生,较历年相当;主汛期(6~9月)有阶段性暴雨、洪涝发生,个别乡镇暴雨洪涝强度较历年偏强;初秋(9月)连阴雨天气较历年相当;雨季结束期在10月下旬;11~12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正常偏多1成,火险等级偏高。

(二)月、季天气趋势

1.2023年冬春季(1~4月)

1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偏多;2月气温正常,降水量正常略偏多;3月气温略偏低,降水偏多;4月气温接近常年,降水量正常略偏多。预计:我市2023年春季(3~4月)有数次弱低温阴雪天气,牧区和农区高山牧场有轻度雪灾、冻害发生。

2.汛期(5~9月)

预计:5月气温偏高,我市降水量偏多;6月份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7月份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量略偏多;8月份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9月份气温略偏高,降水量偏多。重要天气预测预报:预计2023年汛期(5~9月)我市雨季开始期在4月下旬末;6月下旬、7月上旬和中旬前期、8月中旬后期和下旬,有暴雨洪涝出现,个别乡镇暴雨洪涝强度偏强;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有一段秋季连阴雨天气,强度较历年相当;7月中旬后期至8月中旬前期有15~20天伏旱发生,伏旱强度较历年相当。

3.秋冬(10~12月)

预计:10月气温正常,降水量正常略偏多;11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量正常;12月气温正常,降水量正常。预计:2023年雨季结束期在10月下旬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汛期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地质灾害较往年依然易发多发,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的汛期影响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通常日降雨量在100mm以上或连续降雨3日以上),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大。岩溶地区和采矿活动活跃地区,在降雨、采矿或加载振动等作用下可能发生地面塌陷。

(四)对策措施建议

1.预计2023年1~2月、11~12月,气温偏高,总降水量正常略偏多,空气湿度较低,冬干明显,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偏高,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森林(草原)火源管理,抓住有利降水天气条件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火险等级。

2.预计2023年春季冷空气活动较频繁,高山牧场有轻度雪灾、冻害发生,各地注意防寒保暖,加强牲畜棚圈建设,确保牲畜安全越冬。

3.预计2023年冬春季部分道路积雪结冰时间较长,交通及运输从业人员注意防范冰雪路面带来的不便。

4.预计2023年主汛期有阶段性暴雨、洪涝发生,建议各地加强防范因暴雨洪涝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5.预计2023年盛夏伏旱较历年相当,建议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修复完善水利设施,蓄水保水,确保生活生产用水。

6.预计2023年9月秋季连阴雨天气较历年相当,对农作物收晒仍将带来一定影响,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防范。

四、地质灾害防灾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期

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的影响十分明显,除一些小规模的崩塌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时间分布规律性不明显外,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汛期(5~9月)。汛期当降雨集中且时间较长时,各类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明显增多,并表现出较强的突发性、群发性、破坏性。因此全市地质灾害的防范以汛期(5~9月)作为重点防范期。

(二)重点防范区域

1.脚木足河河谷、梭磨河河谷重点防范区该区分布于脚木足河下游、梭磨河河谷地带,面积911.26km²,占全市总面积的13.74%,辖区内河谷纵横,峡谷相望,梭磨河、脚木足河、杜柯河、大金川河为辖区内主要水系,发育毛木初沟、砍竹沟、王家寨沟、代修沟、马塘沟、纳足沟、大郎足沟、洪槽沟、小水沟、蒙古沟、七里沟、木足沟等36条主要支沟。该区域为我市人口最为密集,共分布2镇4乡,58个村134个村民小组,共计12480户44691人,为马尔康市经济较为发达区域,其中马尔康镇、松岗镇为全市主要经济区,马尔康镇为阿坝州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人类工程活动以农耕为主,次为城镇建设、筑路、采矿、水利水电等,在建的双江口电站首部枢纽工程、马尔康锂辉矿均位于该区域内,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发育关系较密切,如县城后山滑坡(斜坡变形体)群即与坡脚开挖、坡体加载等人类活动相关,洪槽沟泥石流与G317线弃土弃渣不合理堆积有关,昌列寺公路边坡失稳则与修筑公路等人类活动有关。近年来随着大渡河流域水利开发的推进,水利水电建设活动有所加强,区域内分布有茶堡河梯级电站、卜寺沟电站、龙尔甲电站、草登电站等,水利水电开发对区域内地质环境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辖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共发育地质灾害166处,占全市地质灾害总数的55.52%,地质灾害发育密度13.6处/100km²,其中滑坡75处,占全市滑坡总数的50%;崩塌10处,占我市崩塌总数的66.67%;泥石流81处,占我市泥石流总数的60.45%;共计威胁1690户8500人,占全市受威胁总人口的62.64%,威胁财产79755万元,占全市受总威胁财产的67.88%。辖区内典型灾害点如查米村丹加滑坡、卓克基干沟内滑坡、布洛足卡泥石流、马尔康镇大郎足沟泥石流、莫拉村二组滑坡、洪槽沟泥石流、核桃沟泥石流、昌母角卡泥石流、昌木桥泥石流、查卜洛滑坡、松岗镇呷洛洛滑坡、银巴足卡泥石流、更波沟、白湾乡乡政府后山崩塌、英戈洛崩塌、大藏乡大如足泥石流、沙尔宗镇三道桥滑坡、得西纳足泥石流、上王柒坨崩塌、草登乡金戈让各泥石流等。辖区内历史上多次爆发灾害,共计造成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460万元。在2015年6月强降雨过程中,辖区内共计5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爆发灾害,发育的地质灾害稳定性差。

2.次重点防范区

脚木足河日部乡至康山乡段河谷地带次重点防范区:该区域内沿脚木足河日部乡至康山乡段河谷分布,面积有176.9km²,占全市总面积的2.67%。该区域内为日部乡、康山乡主要聚集区,共分布13个村29个村民小组,共计1255户4969人,人类活动以农耕为主,有少量建房,人类工程活动总体较轻微,但相对集中的特点,居民聚居点集中分布于沟口洪积扇、河谷阶地、山间台地。近年来,通村公路的改扩建,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诱发了多处滑坡等灾害,随着水利开发的推进,水利水电建设活动有所加强,分布有达维电站、木尔甲电站、木朗电站等,水利水电开发对区域内地质环境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区域内地质灾害较发育、共发育地质灾害31处,地质灾害发育密度17.6处/100km²,其中滑坡8处,占全市滑坡总数的5.33%;崩塌1处,占全市崩塌总数的6.67%;泥石流19处,占全市泥石流总数的14.18%,共计威胁331户1462人,占区域内人口总数10.77%,威胁财产12810万元,占全市受总威胁财产的10.90%。历史上灾害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8万元,所幸无人员伤亡。区域内典型灾害点如日部乡巴郎村沃阿沟泥石流、若古村若谷寺不稳定斜坡、康山乡伍都村伍都沟泥石流等。在2015年6月强降雨过程中,区域内共计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爆发灾害。

3.一般防范区

分布于脚木足河、梭磨河、茶堡河、大金川河、杜柯河河谷地带以外的高山、极高山区,面积5546.33km²,占全市总面积的83.62%。区域内多属无人区,人烟稀少,人类活动以放牧为主,对地质环境影响轻微。除山原地区地形相对平缓不利于地质灾害发育外,其余条件均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但该区基本属无人区或人烟稀少地区,人类工程活动微弱或无人类工程活动,因此不具备成灾条件,区域内无地质灾害发育。

(二)重点防范地段

1.马尔康中心城区(马尔康镇—松岗镇)

(1)梭磨河右岸斜坡坡脚及冲沟沟口重点防范地段

主要分布于梭磨河右岸,分布范围自马尔康镇阿底村巴士达足沟至邓家寺一带的斜坡坡脚崩塌滑坡危险地带及泥石流沟沟口危险区,分布面积3.33km²。辖区内发育有地质灾害32处,灾害发育密集,尤其是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其中发育有滑坡17处,险情等级小型15处,中型2处;发育有崩塌3处,险情等级小型3处;发育有泥石流12处,险情等级特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8处。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过往车辆行人等,共计威胁298户2918人,威胁财产31550万元。

(2)梭磨河左岸斜坡坡脚及冲沟沟口重点防范地段

该区域范围主要分布于梭磨河左岸,分布范围自马尔康镇阿底村日瓦足沟至下游邓家村昌木桥沟一带的斜坡坡脚崩塌滑坡危险地带及泥石流沟沟口危险区,分布面积3.85km²。区域内发育有地质灾害22处,灾害发育较密集,尤其是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其中发育有泥石流9处,险情等级大型0处,中型5处,小型4处;发育有崩塌4处,险情等级特大型1处,中型0处,小型3处;发育滑坡9处,险情等级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6处。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过往车辆行人等,共计威胁273户1821人,威胁财产25550万元。

(3)大郎足沟流域

大郎足沟为梭磨河右岸一级支流,沟域形态总体上呈方形,支沟较为发育,共发育19条支沟,其中13条位于右岸,6条位于左岸呈树枝状。沟域形态受构造影响呈不对称分布,主沟纵长约20.06km,沟域面积121.25km²,流域最高点位于调查区东北侧,高程约4817m,最低点位于大郎足沟西南侧汇入梭磨河河口处,高程2608m,相对高差约2540m,主沟平均纵坡降110‰,年均流量为2.306m/s。人类活动主要集中于大郎足沟下游约50.7km2范围内,上游主要为牧场,人类活动较微弱,主要分布马尔康镇查北村一、二、三、四社及美谷社区等,州司法局、州卫计局、州教育局等州属单位分布于沟口一带。沟域内目前发育地质灾害13处,其中滑坡5处,崩塌1处,泥石流7处。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当地村民、房屋、耕地、牲畜以及州司法局、州政府和水厂基础设施构成威胁,共威胁123户396人(常住人口),威胁财产约2500万元(地质灾害点隐患点见表4-1)。

大郎足沟各支沟在历史上暴发过多次泥石流灾害,1987年6月沟域内5条支沟爆发泥石流,2015年6月30日,沟域内7条支沟爆发泥石流,具有群发性泥石流的特征,加之主沟沟道狭窄,搬运能力多小于支沟,支沟泥石流易造成主沟堵塞,易形成溃决型泥石流。目前,然扎足卡泥石流已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并投入运行,主沟大郎足沟由水务部门等陆续完成了格栅坝、防洪堤建设,取得了良好的防灾效果,如1992年6月24日马尔康地区连降12小时暴雨,雨强达30mm/h,大郎足沟多沟齐发泥石流,拦挡坝拦蓄8000m³泥石流和巨大漂木、杂物、树枝等。泥石流暴发频率达50年一遇,拦挡坝第一次超标准运行,6月25日至28日马尔康地区又连降大雨和暴雨,拦挡坝拦蓄1.2万m³的固体物质,有效的保护了下游聚集区及沟口美谷社区的安全。

(4)松岗镇木足沟流域

木足沟位于松岗镇南西侧,为梭磨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党坝乡登库一带,向北流经莫斯都村、洛威村、丹波村、哈飘村、直波村后于松岗镇下游一带汇入梭磨河。沟域形态近似菱形,沟域形态受地质构造影响呈不对称分布,其左岸宽度较大,沟域右岸宽度较小,主沟沟域纵向长度21.67km,平均宽度0.47km,沟域面积148.9km²。主沟最高点位于东南侧,高程4922m,最低点位于汇入梭磨河口,高程2500m,相对高差2422m,主沟沟谷平均纵坡降112‰。沟谷总体上为V型谷地貌,特别是上游沟段和各支沟通常沟谷较为狭窄,纵坡较陡,水流湍急,且动态变化较大,具陡涨陡落的山溪沟谷特征。下游段宽度略大,堆积扇区谷宽一般50~210m左右。沟域内支沟发育,共发育主要支沟27条,其中左岸10条,右岸17条,支沟长度多在0.8~5.2km。沟域内为松岗镇主要居民聚居点,共分布有莫斯都村、洛威村、丹波村、哈飘村、直波村等5个村组,人口约1300余人,主要分布于下游各支沟沟口堆积扇。流域内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20处,发育密度达13.6处/100km²,远远高于全市地质灾害平均发育密度。发育的地质灾害以泥石流为主,共计14条,占全流域地质灾害总数的70%,其次为滑坡,发育5处,占全流域地质灾害总数的25%,崩塌1处,占全流域地质灾害总数的5%

流域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点直接威胁165户628人,威胁财产4250万元,若地质灾害群发,引发链式灾害或次生灾害(如洪水等),将对中下游的居民点、聚集区及市政设施构成严重危害。

流域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点,历史上也均有不等规模的爆发,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其中,松岗镇丹波村帕日不稳定斜坡在1999年6月10日发生崩塌落石,砸毁熊德军房屋,造成1人受伤。1989年8月24日,洛威村2组查木俄足沟泥石流上游支沟爆发泥石流,造成当时在牧场工作的两名村民死亡。1994年沟域内群发泥石流,各支沟泥石流冲出总量估计可达5×104m³,造成主沟沟道淤塞,洪水漫出沟床危害沿沟道两岸居民房屋。近年来,受“5,12”大地震及“4.20”芦山地震的影响,沟域地质灾害活动趋势有所加强,每年雨季均不同程度爆发泥石流,2015年6月22日个别支沟发生泥石流,6月30日,沟域中上游群发泥石流,泥石流冲出量约10×104m³,造成主沟淤积严重,洪水漫出沟道冲毁沟道左岸公路约200m,损毁耕地约60亩,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目前沟域内哈飘村1组何斯佳沟泥石流、哈飘村2组更波尔沟泥石流已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并投入运行。

2.梭磨乡重点防范地段

梭磨乡重点防范地段主要为梭磨乡集镇。

重点地段为梭磨乡集镇及木尔溪村一带,共计发育地质灾害8处,威胁59户207人,威胁财产1550万元,其中木尔溪村1组204场后山小水沟泥石流、梭磨乡机关后山滑坡对梭磨乡集镇构成威胁较大。

3.木尔宗乡重点防范地段

木尔宗乡重点防范地段主要为木尔宗乡集镇一带,现有灾害点主要为二组寨子中间滑坡、墙德窝泥石流、斯米村二组神音泥石流、学校背后泥石流、大骨节病安置点泥石流、三家寨背后崩塌等11处地质灾害点,场镇内木尔宗中心校、木尔多村村民聚集区直接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威胁98户584人,受威胁财产3470万元。

4.白湾乡重点防范地段

白湾乡重点防范地段主要为白湾乡集镇及G317沿线。白湾乡场镇主要受乡政府后崩塌、可尔因泥石流等2处地质灾害点,场镇内集镇聚居区及乡政府直接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其中乡政府后崩塌于2013年发生崩塌落石,直接造成下方乡政府一间办公楼被毁,现状为斜坡坡体上分布多处危岩点,对坡脚乡政府威胁较大,地质灾害危险性较高;可尔因泥石流沟域内崩塌物源发育,在暴雨等因素作用下极易爆发泥石流灾害,威胁沟口白湾乡场镇聚居区的安全。G317沿线主要防范灾种为崩塌。

5.党坝乡重点防范地段

重点地段为党坝乡集镇、盘龙河流域。重要地质灾害点为盘龙河泥石流。

6.日部乡重点防范地段

日部乡重点防范地段为木朗沟流域,共计发育6条泥石流,威胁木朗村49户220人,受威胁财产约1060万元。

7.康山乡重点防范地段

康山乡重点防范地段康山乡场镇及S220沿线。康山乡场镇主要受电站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点威胁,主要威胁对象康山乡政府、场镇居民聚集区等,受威胁人口10户45人,受威胁财产约200万元。其中俄依沟泥石流曾于2013年7月10日爆发,固体物质堆积于沟口,但未造成人员伤亡,且该点已修建排导槽,本次建议该点销号。

8.草登乡重点防范地段

草登乡重点防范地段草登乡场镇,主要受草登乡代基村商业街泥石流、草登乡代基村木日沟泥石流2处地质灾害点威胁,威胁对象草登寺庙、场镇居民聚集区,受威胁人口38户172人,受威胁财产约860万元。

9.脚木足乡重点防范地段

脚木足乡重点防范地段为省道220沿线及神山村、石江咀村。神山村共发育地质灾害4处,主要威胁聚集区及分散农户,共计威胁23户83人,受威胁财产约460万元。石江咀村共计发育地质灾害4处,威胁村民聚居点及分散农户,共计威胁19户78人,受威胁财产约360万元。

10.沙尔宗镇重点防范地段

沙尔宗镇重点防范地段为沙尔宗镇场镇及沙尔宗镇至大藏乡公路沿线。沙尔宗镇场镇主要受变电站后山不稳定斜坡、沙尔宗学校后山不稳定斜坡、蚂蝗沟泥石流、得西纳足沟泥石流等5处地质灾害威胁,此外三道桥滑坡群存在大规模破坏的可能性,破坏后堵塞茶堡河的可能性大,堵塞后形成的洪水对沙尔宗镇场镇构成较大威胁。

11.大藏乡重点防范地段

大藏乡重点防范地段为大藏乡场镇,主要受打扒村一社派出所后山滑坡、打扒村一社达如尕滑坡、打扒村一社班玛木初房后滑坡、打扒村一社大如足泥石流威胁,其中大如足沟泥石流已完成地质灾害治理,打扒村一社派出所后山滑坡已完成排危除险。

12.龙尔甲乡重点防范地段

龙尔甲乡重点防范地段为尕渣河沿岸。

(三)重点防范对象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特别是学校、医院、村寨等人口集中地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施工工棚、营地,旅游景点,人口集中村落(寨子)。

(四)重点防范灾种和灾害点

1.重点防范灾种

全市目前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299处,其中滑坡150处,占总数的50.17%,崩塌15处,占总数的5.02%,泥石流134处,占总数的44.81%。从灾害危害上看,滑坡是全市危害最为严重的隐患类型,共计威胁1564户7984人,威胁财产达73900万元,占全市受威胁户的55.92%,占受威胁人数的53.85%,占受威胁财产的51.97%,其次为泥石流,崩塌危害最轻。

因此,无论从发育数量和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上分析,滑坡、泥石流均为我市重点防范的灾种,其次是崩塌。

五、防治措施

(一)全面落实防治工作责任

1.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领导是关键,市政府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灾害治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对重要地质灾害点要落实专人负责。

2.重特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由省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政府负责具体承担;市政府是其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乡(镇)政府要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为重点,认真落实和不断完善基层防灾体系。

3.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将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值班和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所需支出列入预算,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防灾职责,形成防灾合力。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调查,指导编制、完善防灾预案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落实有效的防灾措施;规划建设、交通、水务、农业、经委、教育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工程项目要求做好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引发的其他次生灾害的防范。

(三)加快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市、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乡(镇)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局加快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组建群专结合的监测队伍,形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不断提高群测群防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滑坡伸缩仪、裂缝报警器等监测仪器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建立起地质灾害抢险应急分队,做到责任落实、制度落实。各乡(镇)和市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应立即向市政府报告,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建立工作保障机制,将工作经费纳入常规财政预算,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个人给予适当补助;建立激励机制,对成功预警并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的监测人员、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适当奖励;以村、组为单位,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组织群众参与防灾。

(四)提高预测预报时效

市自然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密切协作,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率,增强时效性。及时将气象、地震等部门发布的信息和防灾要求通知到乡镇、村及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地质灾害预报由市自然资源局会同气象部门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禁止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要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五)认真制订防治方案,加大调查巡查力度

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制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掌握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危险点情况。适时对经常或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巡查。不断完善落实防治方案,建立预案公示制度。制作防灾明白卡、避灾明白卡,发放到监测责任人和受灾害威胁的每户群众手中。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局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检查制度。接到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预报后及时对重点防御点进行监测,实行昼夜值班,坚持24小时不离人。一旦出现险情,乡(镇)、村(组)防灾负责人要迅速按照预案规定,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发生的地质灾害要在2小时内报送到市自然资源局。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易发区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前,必须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防治措施。

(六)加快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步伐,做好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以威胁城市、集镇、学校、人口密集区、重大基础设施等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为重点,加快推进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七)有序推进,科学防治地质灾害

组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指导组,加强对防灾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地勘单位力量,增加基层防灾工作专业力量投放。结合恢复重建期间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成果,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发挥应有的防灾减灾功能。

(八)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详查及重点场镇精细化调查工作

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详查及重点场镇精细化调查工作。一是进一步查清我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划分易发区、危险区和风险区,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和风险管控措施,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依据。二是针对有人居住的斜坡单元开展系统翔实,更大比例尺更高精度的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为精准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九)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针对防灾薄弱环节,结合已有成功实例,针对全市每个乡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是基层,落脚点是城镇、乡村,努力解决防灾工作中的死角、难点问题。对乡镇政府、国土员和监测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知识宣讲工作,提高识灾、报灾、避灾和防灾的能力。编制简单易懂、通俗适用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小手册、画报等及时发放到受威胁群众手中,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力争做到“进村组、入农户”。

(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结合资金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投入,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