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动态

奋斗之路 辉煌成就 | 马尔康:建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发布时间:2021-07-02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天蓝云白的马尔康,既是一片“绿色”的土地,又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近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马尔康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和红色革命传承,在绿色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做大绿色增量、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打造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坚定信仰 深化党史教育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嘉绒锅庄手牵手,民族团结心连心”“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在马尔康市街头,一辆辆刻有文明宣传标语的城市公交车,已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名片,覆盖面更广,距离群众更近。”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利用公交车身、候车亭、场站等公交场所,全市打造了19辆文明公交车,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是红军长征的北上驿站。当年,在卓克基土司官寨,红军研究了民族问题,制定了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讨论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马尔康各族人民不仅节衣缩食支援红军,还积极参加红军,跟随红军北上。这也开创了党和红军与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生动局面。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深化党史学习过程中,马尔康充分利用卓克基会议旧址、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等红色资源,组织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瞻仰红色遗址遗迹,汲取精神力量,筑牢精神信仰,坚守初心使命。

同时,马尔康市还积极用好本土教材,修订《马尔康红色遗址》《红色记忆——红军长征在四土》两个本土红色教材;收集整理红军长征在马尔康期间的10个红色小故事,编印成《红军长征过马尔康感人故事》口袋书,发放给全市5000多名党员学习。

据介绍,下一步,马尔康还将利用3D影像、VR等现代科技方式,建立线上解说系统体系,推动红色文化场景化展示与活态化传承,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近距离感受英雄人物的风采,增强红色文化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学党史,就是要从党的‘红色家谱’、奋斗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前进力量,从容应对新时代征途中的艰巨任务和困难挑战,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马尔康市委主要负责人说,目前,全市聚焦城市建设、水电移民、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建设“五大攻坚”行动,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6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67个。

追求长远 做好绿色文章



马尔康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绝对无霜期120天,森林覆盖率59.97%,林草综合覆盖率96%以上,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Ⅰ级标准。

不只是好的空气质量,舒适的阳光,良好的生态,也是马尔康的后发优势。“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面对考题,马尔康着眼长远,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坚定做大绿色增量,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建设清洁能源、锂材料、现代服务业三大基地,争当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排头兵,加速建成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全面建成美丽生态家园。

在保护方面,马尔康大力开展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蓝天净土、绿水青山“四大保护”,创建川西北高原生态系统保护提升典范;扎实抓好流域治理、地灾治理、污染治理、森林草原防灭火治理,创建生态脆弱区综合修复治理典范;选用生态管护员1309个,持续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废“歼灭战”。

在产业方面,通过景点、景线、景域多维空间营造,正加快形成以梭磨河河谷为核心的“一带、两环、八景区、七通道”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实施阿来旧居文旅提升项目,建设党坝尕兰民族团结进步新村,擦亮国家级传统村落名片,打造春感嘉绒农耕、夏看嘉绒百花、秋赏嘉绒红叶、冬沐嘉绒阳光的“四季旅游”品牌。

旧城改造 提升城市品质



马尔康市中心城区滨河路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片忙碌。“项目为滨江时代广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8亿元,将建精品住宅、开放式全业态商业、高端酒店、市政广场等,预计2023年竣工交付使用。”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衣食住行一站式消费,将成为马尔康市中心城区的地标城市综合体项目。

马尔康地处高山峡谷,被人形容为“长长窄窄”“瘦如闪电”。受地形制约,马尔康土地资源利用空间有限,导致城市建设滞后,出现停车难等问题。对此,马尔康经过多次摸排考察,邀请清华大学相关专家参与设计规划,涉及旧城改建25处,包括滨河时代广场和马尔康饭店的重点项目在内。

“旧城改造中,这两个重点项目的实施,不仅会建成马尔康的城市综合体,还会新建两个共5层的地下停车场,新增1000多个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马尔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张满友说。

此外,马尔康还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婆陵甲萨和嶂恰岭两大公园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新建8公里左右的健康步道,满足市民高品质的生活需要。

不仅是城市。围绕乡村,马尔康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项目、人才、资金”为切入点切实做好“三个衔接”,着力激活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持续巩固提升全省“核心价值观综合推进示范县”创建成果,不断深入推进百姓好人榜、百姓大讲堂、百姓大舞台和“孝善和俭走进千家万户”等活动,在乡村树立新风正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