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动态

优化产业布局 发展生态产业——访马尔康市委书记李清勇

发布时间:2021-03-30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谋划“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规划谋篇之年,马尔康市如何承前启后,扎实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确保同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将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落地落实。近日,记者专访了马尔康市委书记李清勇。

记者: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马尔康市将如何贯彻落实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及全会精神提出的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

李清勇: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是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阿坝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我州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会召开后,马尔康市委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中心组学习会,将学习贯彻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与深入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有机结合,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并就有关重点工作进行再强调、再安排、再部署,真正做好学到深处、谋到新处、落到实处。

一是全覆盖抓好全会精神学习贯彻。采取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干部大会、支部会等形式,及时学习传达全会精神实质、核心要义;以专题研讨班、培训班等方式,将内容作为党员干部培训重要教学内容;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等工作,用好“1+13+N”等宣讲体系,积极深入基层一线、边远村寨、工矿企业等,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懂易记的方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宣传、宣讲和解读,网上网下一体推进,确保全覆盖、无盲区。

二是全力抓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坚持以中央、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纲领,对标阿坝州“十四五”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规划,找准马尔康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比较优势,找准在新时期治蜀兴川新格局中的角色定位,找准稳州兴州事业建设中的工作重心,按照“5年总体规划、3年行动计划、1年目标任务”的要求,充分论证“一城两区三地”的发展定位和“一城引领、两带支撑,关键先行、四向辐射,四轮驱动、美丽生态”的发展总体布局,认真起草规划《建议》、精心编制15个专项计划,标定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愿景。

三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增强上游意识、负起上游责任,把长江黄河流域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转化为自觉行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全面保持生态系统性、平衡性、和谐性,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以大渡河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为支撑的绿色生态廊道,建立以梭磨河森林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链安全性。

四是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谋划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围绕构建“现代农牧业、水电工业、锂材料产业、加工制造业、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等生态产业新体系,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探寻实用管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着力推动马尔康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有序推动“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繁荣舒适”的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五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乡村振兴“1+6+N”规划体系,大力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和乡村建设行动,建立健全乡村多元投入保护机制,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短板,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风貌改造,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基地。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确保现有政策稳定性、现有工作持续性,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六是致力做靓州府城市形象。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有序推动“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繁荣舒适”的川甘青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紧紧围绕建州70周年庆典,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优美的高原明珠和文化旅游康养城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改建、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大力实施“六化”工程,加快建设中心集镇和特色村落,完善城乡功能配套,显著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及人气、商气、名气,积极打造成渝地区后花园和休闲避暑圣地,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生态旅游文化名城。

七是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拓展“一核、两翼、三区、多点支撑”空间布局,围绕梭磨河和国道317线为城市发展轴,着力把主城区打造成行政和商贸服务中心,把日瓦坝、俄尔雅打造成旅游设施配套和居住功能扩展区,把卓克基、松岗、英波洛“三个组团”打造成特色生态旅游文化功能区、新兴和科创产业功能区。立足本真、白湾、沙尔、达维“四个片区”,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抓好全域旅游、水能开发、特色农牧业和集镇建设,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记者: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擘画我州未来宏伟图景,马尔康市将如何立足自身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围绕全会明确的“十四五”发展目标及举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李清勇:马尔康将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特色优势产业上,持续优化“一核两带四区”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绿色工业、生态农牧业、现代服务业的增长潜力,实施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三大工程”,着力打造产业经济基础独特、区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体系,提升优势产业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围绕全州“6+N”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新体系,优化“5+4+2+N”产业布局,推进高标准农田、畜牧业标准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壮大生态果蔬、道地药材、高山牦牛、藏香生猪、阿坝中锋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高原特色农牧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注重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争创乡村振兴科普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省级高山蔬菜—生猪种养殖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以“大园区带小庭院”方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继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探索农业组织化利益链衔接新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订单带动等多种形式,把农民嵌入产业链供给链,分享增值利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二是不断壮大绿色工业经济。紧扣全州“5+N”生态工业体系,优化“2+3+N”产业布局,做实“转化增值”“要素保障”文章,发展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工业。科学开发利用水电,培育形成水电产业集群,重点抓好双江口、金川、巴拉、达维等电站建设,致力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加快锂矿资源开发,稳步推进锂矿石勘探、开采、加工产业链建设,提升附加值,致力于建设锂原料基地。围绕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牦牛、虫草、食用菌、蔬菜等特色农牧林产品深加工,促进农牧林产品价值高端化。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纽带,提升组织化、品牌化水平,扶持发展手工藏香类产品、藏族编织、挑花刺绣、以藏药为基础的保健用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全州“1+6”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优化“1+3+N”产业布局,一体推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特色餐饮“四大服务业产业”;推动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开展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全域旅游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积极打造服务业强市和文化特色旅游小镇、村寨。深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松岗农牧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培育提升“马尔康山珍”电商智慧物流园区建设,探索农业组织化利益链接新机制。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联动推进快递物流、外卖行业发展,带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四是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立足打造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旅游供给基地,大力实施“一带两环八景区七通道”布局,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嘉绒文化、土司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探险旅游、冰雪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嘉绒生态旅游目的地。优化整合跨域旅游资源,培育形成乡镇之间的联合机制,探索建设森林康养产业体系,推动林草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周边县的旅游协作,持续优化国道317线最美景观大道,共同打造区域性旅游产业链;统筹推进景区产品体系建设、旅游业态完善和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完善旅游新旧“六要素”,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认真践行“重点保护”理念,着力实施长江上游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扎实开展“四大保护”,全面建好脚木足河、梭磨河两河水利工程,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认真践行“要在治理”理念,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切实加强“五大治理”,积极创建生态脆弱区综合修复治理典范;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考核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奖补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深化“一屏两带、全域发展”,大力推进“一增一减”措施。扎实推进小水电清理、非煤矿山和砂石料场治理等生态环境领域乱象整治。深入开展全域环境治理,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废“歼灭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